養生不養病,7個健康生活提案!

養生不養病,7個健康生活提案!

你聽過「生活習慣病」這個詞嗎?其實這個詞只得就是台灣人所說的老人病、慢性病。

在1996年日本厚生省將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正心臟病、肝炎、腎炎等,正式更名為「生活習慣病」。

之所以會這樣更名就是因為,撇除掉少數遺傳因子的影響,其實多數慢性病的成因都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此外就算有遺傳疾病的危險因子也能透過好的生活習慣來達到很好的預防!

表觀遺傳學中也有說到,當一個人透過外在環境、習慣、生活等方面的控制,可以影響帶有遺傳病基因的人,程度上讓遺傳病不發作

從年輕時就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習慣,不然哪天當自己意氣風發之時,一個病發作,可能會把辛苦建立起的長城一同摧毀!

免費 睡在白色床上的橙色貓 圖庫相片

預防勝於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1965年,公共衛生權威 萊斯特·布雷斯洛醫生提出七個健康生活習慣:

  1. 不抽菸:
    抽菸不僅傷害身體,同時也會製造廢氣傷害地球,傷害我們的後代,可以說是一種害人害己的行為。
    你知道嗎? 在台灣死於吸菸而產生的疾病的人口佔了大約22%,除此之外也消耗了龐大的醫療資源,
    可以說是除了傷害了自己,也消耗了整個地球資源的一種壞習慣。
     
  2. 少喝酒:
    在新聞中我們常看到許多負面事件都與喝酒、酒醉有關。
    喝酒跟抽菸一樣,都是消耗大量資源的習慣,扣除其本身的影響。喝酒也容易產生依賴,變成上癮了。
     
  3. 定期運動:
    中醫有云,通則不痛,原指的是如果氣血通了,人自然就順暢,就不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苦痛。
    衍生到現代生活,我們可以說運動也是一種幫助通順的方法、幫助筋骨順暢、活絡的方式。
     
  4. 保持適當體重:
    "肥胖",從1997年開始就被WHO認為是全球首要關注的疾病,
    而肥胖這件事情又與多種慢性病有正關聯,很多醫生\都把減重當作是治療病人的手段之一。
    又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研究指出,肥胖的人較容易罹患新冠肺炎並產生併發症,甚至是提高死亡機率的可能!
     
  5. 固定時間睡,然後要睡飽:
    黃金睡眠有兩大法則,一是固定時間的睡眠,所以這點對需要輪早晚班的人來說最難達到,也因此這些人的睡眠品質普遍不優。
    除了固定時間的睡眠之外,時數也同樣的中樣,盡量維持每天的時數相當。
    一個好的睡眠應該是在起床之後感到神清氣爽,而不是持續的昏昏沉沉喔。
     
  6. 每天吃早餐:
    關於吃早餐這件事情,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
    但是詠統認為,儘管作法可以因時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
    有一點還是不變的,就是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有一餐沒一餐的,
    養成規律、固定的飲食習慣。
     
  7. 正餐就要吃足,少吃點心:
    你是否也常常感到好奇,明明自己三餐都吃不多,可是體重卻一直降不下來。

    請自我檢查一下是不是很喜歡在餐與餐之間吃一些小零食呢?
    可能看似小,但是根本就是熱量炸彈嗎?
    快點檢查看看吧!
     

習慣,就是身體不會抗拒的活動,身體會自然的、輕鬆的就能做到。

好的習慣一但養成,之後要做的時候就不會麻煩。

我們要學習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其實多數疾病真的是因為自己的習慣不好。

從飲食正常、規律運動、平穩的情緒、優質的睡眠這些習慣去調整。健康,是一輩子的功課,但是回饋也是甜蜜的!

免費 人控股切好的蔬菜 圖庫相片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